小汉堡
vip
幣齡0.4年
最高等級0
用戶暫無簡介
我現在每天睡醒就開始踩單車,今天拉着@anoma一起來踩,每天踩單車的積分拿去梭哈,幾乎都是兩三把才能過,真是不容易
昨晚它們的首次中文 AMA 圓滿結束了,現場特別熱鬧,還送出了 20 個測試網邀請碼,挺讓人驚喜的
最關鍵是新上了老虎機遊戲,抽一次要花 1000 積分,規則倒簡單:
只要有兩個相同的圖案就能得獎勵,三個相同那運氣就太好了
不同動物對應不同積分,我目前還沒集齊所有圖案,就說說抽中的吧
兩個青蛙 2000 分,兩個貓咪 1250 分,兩個企鵝 2500 分
說實話我覺得這老虎機性價比一般,每天玩兩次試試手氣還行
另外聊聊那個蝦的遊戲,大家不覺得它跑得太快了嗎?我幾乎喫不到,有沒有什麼祕訣分享下?
最近運氣也不太好,連着 20 次都只出白球,一個金球都沒見着,加上抽了不少老虎機耗了積分,排名掉得厲害,太難了
#KAITO # Anoma
KAITO-7.14%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Camp不只是網路,更是心與心的連接,給予的不只是物資,更是一份被看見的希望
在許多貧困地區,孩子們面臨的困境都很相似:
食物不足、衣物簡陋、缺乏衛生和醫療保障,學習資料更是稀缺
正因如此,每一次來自社區的關懷,都像一束光,點亮他們的希望
這一次,@campnetworkxyz社區就在拉各斯的活水孤兒院,把這份光變成了真實的行動
他們爲五十多名孩子送去食物、衣物、學習資料和衛生用品,給他們的不只是生活所需,更是一份踏實的溫暖
營員們不僅捐贈了物資,還陪伴孩子們講故事、做遊戲,甚至和他們一起畫下了以TrailHeads爲靈感的作品,讓笑聲和創造力重新回到他們的臉上
愛與支持,不在於規模大小,而在於它真的落到了孩子們的手裏、心裏
讓參與者和孩子們都感受到:社區成長,Camp才會成長
#CampNetwork # KAITO
KAITO-7.14%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PayFi 堆棧:能讓錢像數據一樣“跑”起來嗎?
說起金融裏的事,大家多少都有體會:交易慢、成本高、流程繁,還有各種地域限制
@humafinance 推出的 PayFi 堆棧,就是想解決這些問題
在區塊鏈上搭一套新框架,把付錢、借錢這些事拆成幾個步驟,每個步驟專門管一塊,最後讓整個流程又快又順,還能少花錢
它的靈感其實來自互聯網的 OSI 模型,就像互聯網把通信拆成七層,每層幹好自己的事,最後能讓全球設備順暢溝通一樣,PayFi Stack 也把金融操作分成了六層,層層配合
■交易層
最底層是交易層,靠的是 Solana、Stellar 這些區塊鏈,負責處理交易的速度、成本和安全
比如 Solana 出塊只要 400 毫秒,手續費還低,這對小額實時支付來說很重要
■貨幣層
往上是貨幣層,主要用穩定幣,像 USDC 這種,避免加密貨幣的劇烈波動,還有能生息的穩定幣
比如 USDM,既能當錢花,還能賺點收益,挺實用的
■托管層
托管層解決的是【錢放在哪安全】的問題,用 MPC 技術(多方計算)或者智能合約來管資產
既能多人共同管理,又能實時結算,不用像以前那樣,轉帳還要等托管方慢悠悠處理
■合規層
合規層也很關鍵,畢竟金融離不開監管這一層要對接不同國家的法規
比如 KYC、反洗錢,還要跟上歐洲 MiCA 這類新規則,讓區塊鏈上的交易也能合規
■融資層
核心是融資層,它把需要錢的人和有
SOL-1.53%
XLM-2.09%
USDC0.01%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alphaxiaojindou 看起來很不錯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AI 的故事是不是只屬於大公司?
還是說,真正的作者——我們 從一開始就被遺忘了嗎?
現在幾乎每天都會冒出新的 AI 項目:有人用它生成音樂,有人讓它寫劇本,還有人用它分析醫療數據
AI 看起來無所不能,但當它越來越強大時,我們這些提供數據的人卻越容易被忽略,就像沒有存在過一樣
這肯定不是理想的未來,我們需要一種新的方式,讓價值與權利能夠回歸到真正的創造者
曾經有一個非常火熱的話題:不少人擔心“AI會取代人類”,但換個角度想,大家覺得AI 真的是終結者嗎?
谷歌前工程總監 Matt Welsh 曾預測:“程序員的職業將在三年內消失” 聽起來很嚇人,但細看他其實在說進化
AI 也許會寫代碼,但人類還是要負責訓練、驗證、教它新技能
我覺得問題不是“會不會被取代”,我們能不能在循環裏一直有位置?
這正是@PublicAI_想要解決的,它提出了人本層(Human Layer) 的概念,讓人類重新回到 AI 的核心
■PublicAI 的解法:數據經濟的“人本層”
既然數據來自人,就應該讓提供數據的人受益,它搭了一個全球網路,上傳數據的人、驗證數據的人,都能拿到獎勵
而且它不只盯着訓練階段,PublicAI還把人拉到 AI 輸出和決策的過程裏,人不只是打工,還能當監督者、合作者
■三層架構:從數據到共識
PublicAI 的生態可以被拆解爲三層:
◇數據中心(DataHub):收集、驗證數
PUBLIC-1.52%
SOL-1.53%
SAHARA-3.23%
查看原文
post-image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感覺最近又有點卡在瓶頸裏,我一邊做功課,一邊嘗試新東西:做分析圖、剪視頻…還在努力摸索中
項目做久了,會出現想不到該寫什麼的時候,我也在主動去碰一些新項目,看看能不能激發新的思路
這兩天看大家的 Kaito 榜單忽上忽下,感覺還是能看到一點希望的,但被分到小孩桌的體驗真的挺受挫,之前我的@anoma 之前一直識別不到,更新後又直接進了小孩桌,中間我停更幾天,它也掉不下來,像被固定在那裏一樣
雖然我不是最早那批建設者,但之前也確實在很用心建設,有心而力不足這種感覺確實難受,我看上面有不少的忠實建設者也都列入了小孩桌,只能繼續努力了
看到最近大家都在做視頻和圖片,我也開始跟上節奏,其實很早就向星寶@xingxingjun8888請教過視頻制作,她當時直接就把方法告訴我了,再到後面她直接把方法發出來分享給所有人,真的超級好呀!!
今天我就拉上星寶@xingxingjun8888和@campnetworkxyz一起出鏡,去我最愛的遊樂園一起坐摩天輪
大家別忘了明天Camp會和 @KorProtocol 有個 AMA,創始人也會來聊聊,內容包括 Camp 投資 KOR、@blackmirror_xp 入駐,以及 @KORUS_AI 的混音引擎,最後還會談到IP和AI的未來
我覺得這類AMA挺值得聽的,能看到項目方對未來的真實想法,不只是新聞稿裏的那套話
時間:8月21日23:00(美國東部時
KAITO-7.14%
IP-2.05%
NEKO-19.15%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過去兩年,支付這個話題越來越受關注,無論是跨境結算、數字貨幣支付,還是各種鏈上的金融嘗試,大家都在尋找一個更快、更透明、又不受時間限制的解決方案
■但是傳統金融基礎設施依然很慢:
國際轉帳要幾天,手續費高,流程也不夠透明,而加密世界的穩定幣和鏈上流動性已經提供了替代方案,但一直缺少一個能夠把這些拼在一起的統一支付網絡
這就是PayFi出現的原因,跟過去大家說的 DeFi 不太一樣,PayFi 更強調支付層,它不是炒幣,也不是高風險的槓杆,而是把穩定幣和鏈上流動性真正用在日常支付、清算和資金流轉上
可以把它理解爲:金融系統的支付升級,讓資金能夠全天候自由流動
在這個賽道裏,Huma是走的比較快的項目之一,它定位爲首個PayFi網路,目標很明確:幫助全球支付機構用穩定幣來做結算,從而繞過傳統清算網路的慢節奏和高成本
Huma 得到了 Solana、Circle、恒星發展基金會(SDF)、Galaxy Digital等夥伴的支持,累計處理了超過 38 億美元的交易量,並且爲流動性提供者帶來穩定的收益
■更重要的是,Huma 已經有了實際的應用案例
最近,它和 ArfOne、Geoswift 合作,推出了一種新的結算方案,可以讓全球電商平台的商家實現當日到帳,聽上去是個細節,但對跨境賣家來說影響很大
以前,設計師、程序員或外包團隊爲歐美客戶交付工作後,要等 1–3 天資金才能到帳,還可能因
DEFI-3.01%
HUMA-5.8%
SOL-1.53%
XLM-2.09%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夏天總有一種特別的味道,以前小時候暑假回老家,最常做的事就是把被子搬出去曬太陽,曬完了有一種太陽的味道,久久難以散去
一到夏天,雖然炎熱,但是感覺整個人都會變得松弛一點,晚上吹着風,喫着冰西瓜,街上隨處可見穿拖鞋散步的人
這樣的氛圍,總會讓我想起小時候的夏令營,認識新夥伴,嘗試點小冒險,順便換個全新的自己,最近 TrailHeads 搞的活動,就讓我聯想到這種感覺,他們把夏令營魔力直接搬進了Web3
˖ 𓂂 ˳⁺⁎˚ ꒰ఎ ⛺️ ໒ ꒱ ˚⁎⁺˳ 𓂂 ˖
他們和 Wide Worlds 合作,給頭像來個TrailHeads 式改造,操作很輕鬆註冊→選濾鏡→保存分享,三步就搞定,就能把頭像變成營地風格的彩色版本,看起來是個小遊戲,但我覺得背後還是有點門道的
爲什麼這麼說?因爲 TrailHeads 不是單獨玩的,而是@campnetworkxyz的官方頭像系列,Camp 這個項目本身的願景挺大:
˖ 𓂂 ˳⁺⁎˚ ꒰ఎ ⛺️ ໒ ꒱ ˚⁎⁺˳ 𓂂 ˖
想做知識產權的區塊鏈層,讓 IP 的註冊、出處證明、授權、分潤這些流程直接鏈上化,還能和 AI 結合
換句話說,他們要解決“創作者怎麼證明原創、怎麼授權、怎麼拿到收益”的根本問題
TrailHeads 在這裏就像一個入口,不是所有人一開始就能 get 到 Camp 的大圖景,但一個夏令營頭像升級,大家很容易參與進來
這個
IP-2.05%
GET-2.24%
KAITO-7.14%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最近抽空學習看了些 Solana 生態裏的項目,注意到一個現象,有個協議年收入超過千萬美金,可它的代幣市值還不到五千萬
在 Solana 生態裏,@MarinadeFinance 就是這樣一個不太受關注的存在,好奇就去研究了一下,剛好也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爲什麼會有這種錯配?我們先從質押本身說起
在 Solana 上,質押不僅是賺獎勵的方式,更是讓網路安全、去中心化的關鍵
Solana的 PoS(權益證明)機制要求大量 SOL 被質押給可靠的驗證者,才能保證網路安全和去中心化,換句話說,就是質押得越多、驗證者越穩,整個網路就越安全,拿的獎勵也越實在
@MarinadeFinance ( $MNDE )就是爲了解決這個問題而產生的,它會自動挑選高性能驗證者,並把自己的SOL 分配給他們,不用操心節點掉鏈或表現差,就能穩穩拿獎勵
✅收入 vs 估值:爲什麼值得關注
聊完質押,我們再看回 $MNDE 的幣價
Marinade 協議一年收入超過1000萬美元,但 $MNDE 市值才約4600萬美元,收入倍數只有1.8x,遠低於以太坊DeFi平均 23x+
這是不是感覺有點不對勁?
協議在賺錢,但代幣價格卻完全沒反映出來,這反而成了MNDE 最大的機會點
畢竟,很多 DeFi 項目幾乎沒收入就能炒到幾億市值,而MNDE 基本面扎實卻還在低估區間,一旦市場發現這種錯配,價格可能翻倍起步
或許有
SOL-1.53%
MNDE-5.66%
ETH-1.72%
DEFI-3.01%
查看原文
post-image
post-image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寶子們,周末愉快呀!昨晚我特意開車30分鍾去逛超市,走都走不動道,結帳排了20多分鍾,感覺好像不買明天就買不到了一樣,最近幾次去超市真的都是人爆滿
今天早上去給我爸爸拿高血壓藥,幾個窗口都是大長隊,這難道就是暑假的“魅力”嗎?給我都看呆了,感覺到哪裏都是人
最近運氣也是很差,每次在@anoma梭哈都要輸好多,新上的皮皮蝦的遊戲,我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戰績250,真的喫不到啊,你們都是怎麼喫到的啊?在線求教!
@OpenledgerHQ第二季獎勵也只剩下最後4天啦!前兩天一天漲了7分,最近幾乎沒咋加分了,@campnetworkxyz營地依舊還是在小孩桌,不過我也打算繼續建設,不管最後能不能上去,堅持說不定會有收獲
順便提醒一下大家:忙碌工作的同時也要多多注意身體,勞逸結合!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大家應該都知道現在 DIY 蛋糕還是挺火的,不管是紀念日、生日,很多人都喜歡自己動手做一個,就拿生日蛋糕來說,選一個基礎的蛋糕胚,然後根據自己的喜好加水果、抹奶油、裱花,最後做出一個獨一無二的蛋糕,特別有意義
其實在 AI 領域,大語言模型的定制和這個挺像,而 ModelFactory 就是能幫咱們完成這種定制的工具
它是@OpenledgerHQ生態裏的大語言模型微調平台,我覺得最方便的一點是,它全程都能用圖形界面操作,不像有些微調框架那樣得敲代碼、搞 API 集成,對咱們這些不太懂技術的人很友好
簡單來講,它就是讓咱們用那些通過 OpenLedger 授權的數據集,去改造基礎的大語言模型
ModelFactory 就是那個讓咱們順利把這些材料組合起來的工作臺,而且整個過程中,這些材料的安全和歸屬權都有保障,不用擔心出問題
再說說它的系統架構,用戶管理模塊負責身分驗證和數據集權限,就像 DIY 蛋糕店的預約一樣,只有預約過的人才能去店裏使用材料和工具
數據集訪問控制模塊管理數據安全訪問,就像存放優質原料的儲藏室,只有授權的人才能取用,微調引擎就像經驗豐富的烘焙師指導咱們操作一樣,負責把各種材料融合到模型裏
聊天界面模塊是咱們和模型溝通的地方,RAG 歸因模塊能把模型生成內容的來源標出來,評估和部署模塊則負責測試模型好不好用、能不能交付使用
總的來說,ModelFactory 把數
COOKIE-3.6%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 話題
  • 置頂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