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波動背後:中國央行流動性對比特幣影響深遠

robot
摘要生成中

金融市場波動與加密貨幣前景分析

近期全球金融市場經歷了一周的波動,主要受到關稅問題的影響。這種突發性事件導致了資金避險和市場情緒短暫低迷,引發了較大幅度的波動。然而,一旦市場適應了關稅帶來的基本面變化並釋放了避險情緒,金融市場就能找到新的平衡點。這也解釋了爲何全球股市,尤其是美國股市在上周五以漲收盤,結束了一周的動蕩。

從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波動率指數變化可以看出,上周VIX指數創下了近期新高。過去幾年中,能與之相比的只有去年日本央行加息的極端事件和2020年疫情引發的金融動蕩。這也是過去一周市場出現如此大波動的原因,因爲這種情況在歷史上比較罕見。

BTC未來行情除了看联准会,還有另一個重要數據

隨着這種巨大波動暫時平息,影響加密貨幣市場走勢的因素又回到了"通脹"和"降息"這兩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上。只有降息才能帶來資金的大量流入,也才能爲以比特幣爲代表的風險資產帶來增長機會。

通過對比過去10年全球廣義貨幣供應量(M2)與比特幣的走勢,我們可以分析出這種相關性。比特幣過去10年的巨大漲幅正是建立在全球M2暴增的基礎上,且這種相關性走勢遠超其他金融數據。

BTC未來行情除了看联准会,還有另一個重要數據

這也是爲什麼每當美國公布與通脹或降息相關的數據時,比特幣總會有所波動,因爲這最終會影響到是否有新的資金流入加密貨幣領域。

然而,目前加密貨幣市場似乎大部分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联准会的降息路徑上,而忽視了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數據——中國央行資產規模。這個指標反映了中國貨幣的流動性情況,與比特幣的漲跌幅同樣息息相關。

從歷史數據來看,中國央行的資產規模與比特幣過去三個週期的漲幅變化高度相關,幾乎貫穿了每一次比特幣的大漲,也剛好和每4年一次的週期相對應。中國央行的流動性在2020-2021年的加密貨幣牛市、2022年的熊市、2022年-2023年初從週期低點的復蘇、2023年第四季度的飆升以及2024年的第二季度至第三季度的回調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BTC未來行情除了看联准会,還有另一個重要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央行的資產規模在2024年9月後開始回落,並於2024年底觸底回升,目前已漲至過去一年的高點。從數據相關性來看,中國央行流動性的變化通常先於比特幣和加密貨幣市場的大幅波動。

有趣的是,在2017年的比特幣牛市中,联准会並不是"放水"的一方,反而全年加息了3次,且存在量化緊縮。但以比特幣爲首的風險資產在2017年表現依然非常樂觀,這是因爲中國央行資產規模在那一年創下新高。

從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漲幅來看,也與中國央行的流動性存在一定相關性。歷史數據顯示,中國央行總資產規模與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年度相關性系數約爲0.32(基於2015-2024年數據)。

BTC未來行情除了看联准会,還有另一個重要數據

總的來說,除了密切關注美國的貨幣政策,我們同樣需要留意中國的金融數據變化。最近的消息顯示,中國可能會出臺降準、降息等貨幣政策工具,這將是我們需要持續關注的重要變化。

從資產規模來看,截至2025年1月,中國存款總額爲42.3萬億美元,而美國的存款總額約爲17.93萬億美元。這意味着從存款規模上看,中國存在更多的金融可能性。如果流動性得到改善,可能會帶來某些變化。

當然,另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是,即使資金流動性增加,是否能夠流入加密貨幣市場,畢竟還存在某些限制。不過,香港已經給出了積極的信號,從政策松緊程度和便利性來看,已經不同於幾年前的情況。

總之,當市場環境有利時,把握機遇比逆勢而爲更爲明智。我們要做的除了等待,就是在機會來臨時敢於抓住,迎接新的市場變化。

BTC未來行情除了看联准会,還有另一個重要數據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6
  • 分享
留言
0/400
Token风暴vip
· 07-12 13:39
看数据就知道,这波空仓等突破
回復0
崩溃电话热线vip
· 07-12 07:31
弱弱反弹中 捂脸
回復0
无常损失资深哲学家vip
· 07-12 07:31
继续割韭菜吧
回復0
破产艺术家vip
· 07-12 07:30
都在等政策面嗷
回復0
GateUser-44a00d6cvip
· 07-12 07:18
早晚看涨走起来
回復0
冷钱包守护者vip
· 07-12 07:05
牛市就快到了吧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